土家女大學生 返鄉創業 養蟹開店辦培訓 [閱讀率:8561] | 04-04 |
“今年螃蟹銷售過半,已有30多萬元進賬。”12月1日,田雪芹抱著剛出生7個多月的孩子喜盈盈地告訴記者,今年家里家外收成都不錯。 6年前,還在貴州大學讀書的土家族女孩田雪芹,與同學結伴來江蘇旅游,看到凌晨太陽從地平線上躍出,傍晚時分又從西邊落下,她感覺非常驚奇。完全與大山深處不一樣的風景,讓她一下就喜歡上了江南“魚米之鄉”。正巧,她與同班同學孫景文相戀,畢業時,就隨孫景文回到金壇儒林鎮五葉村。 一開始,兩人抱著所學冶金專業對口的念頭,在溧陽一家企業上班。當技術員,坐辦公室,工作挺輕松,一年加起來也有十五六萬元收入。 “家里有40多畝蟹塘,我們何不趁年輕自己創業?”田雪芹將想法說給孫景文聽 [查看詳情] |
在稻田里養蟹喂魚 每畝收入上萬元 [閱讀率:9213] | 04-04 |
“你看,我這個大閘蟹,大的有2兩多重,小的也有1兩左右哦!”近日,南川福壽鄉羅洞坪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廷波高興地對筆者說。今年4月初,他從江蘇陽澄湖引進的2萬多只大閘蟹和魚混養在稻田里,獲得成功,實現一季三收。 周廷波說,他多年經營水產生意,發現當地市場上的大閘蟹大多來自廣東、江蘇等沿海地區,運輸距離遠,成本高,便產生了在南川養殖大閘蟹的念頭。 今年,他到江蘇等地學習大閘蟹養殖技術,訂購了2萬多只蟹苗,在福壽鄉白巖村流轉10畝稻田,試養蟹的同時,兼顧養魚。 第一批蟹苗6月底放入稻田。如今,稻田一片金黃,豐收在望,大閘蟹大的已長到2兩多重,鯉魚大的也長到2—3斤, 與單獨種水稻不同 [查看詳情] |
東北小伙創業養螃蟹帶動全鎮增收致富 [閱讀率:10979] | 04-04 |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10月12日,長寧縣老翁鎮,宜賓市最大的河蟹養殖基地里,一只只青殼白肚、鰲大絨密的大閘蟹爬出水面。該縣洪濤河蟹養殖協會會長王洪濤正組織工人撈蟹,裝箱后銷往瀘州、自貢等川南市場。“目前已銷售了一萬多公斤,國慶節期間,平均每天可以賣近500公斤。”面對火爆的銷售局面,從東北到宜賓創業的王洪濤直言“選對了地方”。 原本在東北開辦化工廠的王洪濤為何千里迢迢到宜賓養蟹?一年多前,到蜀南竹海旅游的王洪濤瞅準了長寧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讓我動了到當地發展生態農業的心思。”2014年初,王洪濤從老家遼寧引進了蟹苗,以玉米作飼料,養殖起大閘蟹。 為了讓 [查看詳情] |
江蘇無錫宜興市新芳村有位養河蟹“明星” [閱讀率:12026] | 04-04 |
“老虞,今天買小魚嗎?我跟你一起去。”4月2日下午1點多,隨著一聲吆喝聲,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楊巷鎮新芳村蟹農虞玉寶的家門口來了一位老熟人。老熟人是家住瑯玕山對面的一戶蟹農,因為知道虞玉寶河蟹養得好,在飼料挑選上也很有一手,所以兩天一次的飼料采購,他總要跟著老虞一起去。今年62歲的虞玉寶,養河蟹已有17個年頭。多年來,他培育出的“蟹將”個頭魁梧、肉質飽滿,在常州市凌家塘批發市場總是供不應求。在楊巷鎮舉辦的河蟹比賽中,老虞也打敗十里八鄉,連續兩屆獲得該鎮“盛農杯”河蟹獎團體第二名。去年,在河蟹市場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老虞養殖的河蟹一如既往高產,45畝蟹塘的銷售額上百萬元。看著每年都賺得盆滿缽滿的 [查看詳情] |
吳國輝:打工仔討薪失敗被逼養甲魚致富 [閱讀率:11957] | 04-07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6040716044975.jpg[/imG][/center] 6年前,當地的甲魚養殖行業并不景氣,很多甲魚養殖戶,不僅賺不到錢,甚至還賠錢。但因為吳國輝的進入,當地這個產業不僅再次火了起來,吳國輝自己的命運也因此發生了逆轉,他從一個討債無門的農民工,成為帶領100多戶村民致富的名人。 記者來采訪時,這里的一些村民正在池塘里捕撈甲魚,這些甲魚都是仿野生養殖的。 李水根:這個是好大的,最少有八九斤。 吳小平:這三斤左右。 記者:這個三左右。 吳小平:三斤個頭要大,這個養了五年。 官武明:甲魚這個主要是老魚,越時間養 [查看詳情] |
廣東順德陳村90后宅在家里養名龜 一年不止掙百萬 [閱讀率:27024] | 01-12 |
每年到了7月畢業季,是就業還是創業?很多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都在考慮這個事情。其實,高中畢業就創業,也有不少成功例子。比如下面這位陳村90后。 在順德陳村,區志堅高中畢業后就開始養龜創業,而且成了養龜達人。我們一起看看這位年輕人和他兩位朋友的創業之路。[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6011215112379.jpg[/imG]區志堅與記者講了半天養龜的故事[/center] [b]高三花1萬元買了4只黑頸龜[/b] 1990年出生的區志堅,在6年前還在讀高三的時候就看到了名龜養殖的商機。 阿堅告訴記者:“因為我有親戚是養龜的,他比較懂行情。在他的指導下, [查看詳情] |
廣東會長惠東縣女創業大戶和女致富帶頭人胡金香 [閱讀率:11105] | 01-06 |
胡金香,41歲,惠東縣白盆珠鎮坑屯村委田心村人。胡金香早年曾在當地養魚大戶當務工,并掌握了淡水魚養殖的關鍵技術和魚場日常管理方法。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泄露事件,導致海水魚類產品銷量急劇下降,淡水魚因此受獲得市場青睞。為了實現脫貧致富,把握市場市場商機,帶動當地淡水養殖業,發展山區經濟。胡金香于2011年3月6日向惠東縣白盆珠鎮坑屯村委酒店坑村民小組承租位于酒店坑內的190畝山地及魚塘,用于養殖淡水魚,承包期限至2041年3月6日止。魚塘總投資金額達約90萬元,主要養殖鯉魚、鯽魚、鳙魚、鰱魚,主銷珠三角地區。經過2年的經驗累積,胡金香的淡水魚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魚塘面積達到150畝,已成為 [查看詳情] |
養殖烏龜是價值投資不是價格投機 [閱讀率:7964] | 12-16 |
[b]特種水產養殖品種最高點[/b]價值投資就是指投資具有贏利能力比較高且確定性強的標的上,實現保值以及增值增效,而養龜就是一個上佳的選擇。管仲曰:倉癝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是因為民衣食為天。這就決定了在國民經濟諸多部類中,農業是基礎,是最古老且最具有生命力的行業,農產品市場需求最穩定,農業生產就是典型的價值投資行為。在大農業中,漁業尤其是水產養殖業比較經濟效益優勢突出,成為大農業中的領頭羊。而水產養殖是由傳統大宗、名優新和特種三大類品種構成,龜鱉就是特種水產養殖品種,龜類尤其是高檔名龜就是特種水產養殖品種的最高點。[b]得親本種群猶得搖錢樹[/b]況且,龜類尤其是高檔名龜但是優質食 [查看詳情] |
江西上饒玉山縣老漢吳起成養鱉一年凈賺百萬元 [閱讀率:12336] | 12-16 |
本文系上饒日報 2011年3月份文章,僅供參考 江西上饒市玉山縣四股橋鄉吳起成2001年投資150萬建立玉山縣第一個甲魚養殖場,如今已發展成為年產值200多萬元的玉山最大生態甲魚生產基地,一年輕松賺百萬元。 吳起成年近60歲。在從事養殖業之前,他年復一年做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年收入不到4000元,生活比較艱苦。2000年下半年,他在報紙上看到甲魚非常暢銷,不但味道鮮美、高蛋白、低脂肪,而且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難得的滋補珍品,市場價值很高。于是,他就和女婿商量起搞甲魚生態養殖來。當時吳起成對女婿說:“十個人養甲魚九個虧,就一個人賺錢,你有膽養下去我就幫你養。”結果第一年養下 [查看詳情] |
湖南臨湘:牛蛙叫 蛙農笑 七十萬牛蛙銷得俏 [閱讀率:12735] | 08-2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5082408594252.jpg[/imG][/center] 這里是源潭鎮黃蓋村牛蛙養殖基地,大家現在所聽到的這種轟鳴聲就是我身后這七十萬余只牛蛙的嗚叫。據這里的負責人告訴我們說呢,這里有十萬只牛蛙即將上市。在這個牛蛙養殖繁育基地記者看到,近200畝地的水池里,全部養殖著牛蛙,里面有種蛙、幼蛙、成蛙等,池塘邊上面爬滿了一只只體形碩大膘壯的牛蛙。 記者了解到,牛蛙綜合經濟利用價值高,它易養、繁殖快、生長好,適應性強,養殖前景廣闊,現在村該牛蛙養殖基地牛蛙數量已達到近70萬只,即將有10萬余只牛蛙出欄上市,市場行情暢銷 [查看詳情] |
河南焦作市武陟縣村支書何永利的“溫室養魚”故事 [閱讀率:23324] | 07-15 |
[imG]upload/article/a2015071515191123.jpg[/imG]道路寬暢,綠草茵茵,參天樹木郁郁蔥蔥,高層住宅新穎氣派。盛夏時節,記者穿行在武陟縣詹店鎮何營東村,感覺十分愜意。在村干部的帶領下,我們乘電梯來到住宅樓的7層,走進村民何小花的家,但見三室兩廳內寬敞亮堂,安裝著空調、液晶電視,擺放著嶄新的大沙發,廚房里有簇新的整體櫥柜。雖然去年年底已搬進新家,但何小花的激動興奮之情并沒有隨時光流失:“我愛人出去打工了,我在家帶孩子。我家以前住的房子既矮小又潮濕,即使白天也得開著燈,一臺老式電視機陪伴了我們好多年。現在村里幫助我們致了富,沒想到還能住上這么漂亮的樓房!” [查看詳情] |
土池養殖南美白對蝦畝產高達2324斤,蝦健福助養蝦“菜鳥” [閱讀率:10760] | 06-23 |
撰稿:福建澳華/黃佳鑫、余兵[imG]upload/article/a2015062321140988.jpg[/imG]2014年初,福建漳浦縣佛曇鎮后許村陳老板開啟了他的養蝦事業……開始養蝦之前,陳老板向周邊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戶朋友打聽飼料廠家,經介紹了解到澳華高端蝦料口碑不錯,而且養殖效果已經得到驗證,于是陳老板便興致沖沖的聯系了澳華廠家業務員,開始使用澳華高端蝦料——蝦健福。看養蝦“菜鳥”如何一飛沖天實現高產——因為初次養蝦,養殖經驗的缺乏和管理的不到位導致前兩造蝦養殖效益不是十分理想,心有不甘的他虛心的向別人請教,不斷積累養蝦經驗,同時,澳華的業務員經常與陳老板聯系,交流澳華的贏在起 [查看詳情] |
接手父親的兩個草魚塘 4.11塊錢飼料養大一斤草魚 [閱讀率:9946] | 06-16 |
[imG]upload/article/a2015061621030395.jpg[/imG]“在別人唉聲嘆氣說草魚難養的時候,我相信科學。而別人虧本的時候我賺錢。就是匯海‘魚塘公’,讓我見證了‘匯海,養殖成本更低 ’”這是梁發益——一位有夢想、有干勁的年輕養殖戶說的話。梁發益,我們稱他為小梁老板,因為他比較年輕,是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南沙人。2014年的9月,小梁老板接管了他父親給他的兩口魚塘,在此之前都一直養殖四大家魚,但總覺得成績很一般,養殖效益也提升不上去。自從父親把魚塘交給他管理,他就想著自己一定要改變,一定要養得比父親還好,做出成績給父親看。小梁老板覺得,要想要提升養殖效益,就 [查看詳情] |
匯海魚塘公梁發益:相信科學,別人虧本時我賺錢 [閱讀率:9219] | 05-06 |
[imG]upload/article/a2015050620464849.jpg[/imG]“在別人唉聲嘆氣說草魚難養的時候,我相信科學。而別人虧本的時候我賺錢。就是匯海‘魚塘公’,讓我見證了‘匯海,養殖成本更低 ’”這是梁發益——一位有夢想、有干勁的年輕養殖戶說的話。梁發益,我們稱他為小梁老板,因為他比較年輕,是順德均安南沙人。2014年的9月,小梁老板接管了他父親給他的兩口魚塘我接管了父親給我的兩口魚塘,在此之前都一直養殖四大家魚,但總覺得成績很一般,養殖效益也提升不上去。自從父親把魚塘交給他管理,他就想著自己一定要改變,一定要養得比父親還好,做出成績給父親看。小梁老板覺得,要想要提升 [查看詳情] |
[每日農經]似蛇非蛇 鰻鱺養殖尋商機 [閱讀率:11799] | 05-06 |
[imG]upload/article/a2015050618044161.jpg[/imG]王玥:我現在呢是在福建省莆田市的仙游縣,怎么樣,這名字一聽就很美吧?為什么叫仙游呢?傳說當時這里是神仙游過的地方。連神仙都愛旅游的地方能不美嗎?這里云霧繚繞,依山傍水,所見之處盡是美景。不過,這兒除了有美景,在河流小溪中還有一種珍貴稀有的美食,它是什么呢?村民:它很兇的,會咬人的。村民:它專門吃活的東西。王玥:是不是很難找到呀?村民:這個確實很難找到,我們仔細找找或許會找到的。王玥:那個是不是?它叫花鰻,是一種非常珍貴稀有的鰻魚,當地人所說的美食就是它。都說魚兒離不開水,不過人家可以靠皮膚輔助呼吸, [查看詳情] |
[每日農經]威力十足龍膽石斑魚顯生機 [閱讀率:11222] | 05-06 |
[imG]upload/article/a2015050617564222.jpg[/imG]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的這家漁場,距離海邊只有1公里。每天上午客戶就把門口堵住了,他們懷揣幾十萬甚至是上百萬的錢款到這排隊買魚卵。養殖戶:我要5公斤魚卵。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龍膽石斑魚養殖企業負責人 洪宜展:你要5公斤,今天沒有那么多。養殖戶:那給我排在明天。這種魚卵價值不菲,在業界早有耳聞,現在,大家擔心的是有錢也買不到魚卵。剛剛生產出來的魚卵,都被小心翼翼地暫存在這些鐵桶里。記者 鄧心祎:我能摸一下嗎?洪宜展:可以的。鄧心祎:放在手上感覺滑滑糯糯的,特別細,一粒粒的,這得多少魚?洪宜展:這些魚卵半公斤 [查看詳情] |
江西吉安通威飼料經銷商周劍云:美女的量利雙收經 [閱讀率:8379] | 04-05 |
周劍云,很男性化的名字,但是吉安片區的經銷商周劍云卻是位柔情似水的女子,不僅年輕而且漂亮,是通威隊伍中的一束柔光。從2003年至今一直專銷通威魚料,從2003年的100多噸,2004年的500噸,到2011年銷售一千噸,今年預計突破2000噸。這個充滿智慧的女性,為泰和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譜寫了濃厚的一筆,也印證了銷量做大了才有利潤這句經典老話。 俗話說:“取得成功靠方法”,周老板取得成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是示范效應。在2003年,周老板自己承包了一個30畝的魚塘,將周邊有魚塘的客戶帶來看著下苗、投料、用藥、捕魚,干塘算帳, 餌料系數1.6,畝產1000斤以上,通威飼料的效果傳開了 [查看詳情] |
江西吉安鄢三茍:水產養殖戶中的科技領跑者 [閱讀率:6865] | 04-05 |
鄢三茍是江西吉安市吉州區人,從事水產養殖10年以上,養殖水面達80畝。鄢老板不僅水產養殖經驗豐富,而且是當地有名的水產養殖科技帶頭人。 鄢老板原來養殖以草魚為主,后來在其它地區通過參觀學習,了解到草魚經濟效益一般,這一參觀學習讓鄢老板養殖觀念有了些改變,于是決定放棄草魚而改養青魚、鯽魚。 鄢老板一直使用的是通威高檔飼料,不斷改變成魚的規格來贏得市場的高價格,鄢老板是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并不只局限于普通養魚,而且對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不僅魚塘增氧設備齊全且能夠充分利用。 去年根據南昌通威業務員建議,合理使用通威調水產品,不僅魚病發生少而且長速快,這些都是通威科技的優勢。 鄢老板主養的大 [查看詳情] |
湖南沅江吳志華:勤奮好學養魚30年 [閱讀率:8121] | 04-05 |
家住湖南沅江市南縣西北河口的吳志華,今年45歲,養魚卻已長達30年的時間。共有3口池塘,面積約18畝,主養四大家魚,套養鯽魚、草魚、花鰱。吳老板為人親切,話卻不是很多。當年,還只有15歲的他就踏入了養魚行業,一轉眼就走過了30個年頭。多年來大部分心血都花在了養魚上面,喂魚成了他每天的工作,幾乎沒有離開過這方圓十幾里,就連房子也修在了魚塘邊上。生活離不開“養魚”二字,看管魚塘,投喂飼料,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一直奔波忙碌。幾十年如一日,這份事業對于他來說意義非凡。一邊養著魚,一邊摸索養魚的技術,喜歡創新的他從不固步自封,經常拿著書琢磨用什么技術養魚更好,當一種模式取得了好的效益時,他會尋求新的突 [查看詳情] |
重慶長壽水產養殖戶韓斌:通威飼料是我的堅強后盾 [閱讀率:8562] | 04-05 |
重慶長壽區雙龍鎮近幾年成了養魚苗基地,韓斌是這個基地里出了名的養殖戶,他共有10個魚塘,占地52畝,規模相對較大。2012年開始使用通威飼料,雖時間很短,但高質優效的通威飼料令他贊不絕口。 當記者來到韓老板的魚塘旁時,他剛好巡視完魚塘,坐在魚塘邊憨厚老實的韓老板親切地與我們拉起了家常。 韓老板的10個魚塘全養草魚苗,他告訴記者,養魚苗的技術可要比養成魚高很多,但是他養殖的魚苗比周圍養殖的魚苗死亡率要低,產量高,這些功勞要歸功于通威飼料,有通威的優質飼料和完善的售后服務,才讓我們這些養殖戶更加有信心。十多年的養魚生活中,他吃苦耐勞,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他自己看書,學習書本上的養殖方法,善 [查看詳情] |
云南景洪水產養殖戶徐其生:墨守成規怎么養好魚 [閱讀率:7616] | 04-05 |
中國的現代飼料行業的發展可追溯到1970年代后期,高速發展的飼料業早已創造奪目輝煌。而在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十多年前,當地的傣族人民還在利用天然草植、牛糞、豬糞等進行魚類養殖生產,他們甚至不相信魚會吃飼料。國營東風農場位于景洪市境西南部,早些年間,橡膠種植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出路,干膠產值占總產值的86%。養殖戶徐其生屋后也種植著600棵橡膠,兩口子每天清早起床割膠到上午十點收工吃早點。如今橡膠業不景氣,每天忙忙碌碌也掙不到兩個錢。然而,他經營著家門前兩個加起來才8畝的小魚塘,成為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徐老板從1998年開始養魚,最初用的是豬料、鴨料,2003年開始使用通威飼料之后就再 [查看詳情] |
四川德陽養魚戶陳華林:不斷進取的養殖戶 [閱讀率:8701] | 04-05 |
陳華林是四川德陽市旌陽區遠近聞名的水產養殖大戶,養殖面積500畝,共6口塘,其中三口塘養鯉魚,生魚、加州鱸、甲魚各一口塘喂養。放眼望去,陳老板的養殖場設備齊全,一共配有微孔增氧機4臺、抽淤機1臺、溶氧檢測儀6臺,養殖場全角度監控一套,普通增氧機投餌機合計37臺。已過不惑之年的陳老板,積極參與到德陽通威6月開展第一場“尋找養殖能手”活動中會上,陳老板憑著豐富的養殖經驗,不假思索,競猜到投餌區溶氧為3.2,幾乎接近標準答案,一舉奪得冠軍。其原因,陳老板侃侃而談:“我天天跟我的魚在一起,當然是很了解我自己養的魚。我知道,喂養魚在沒開微孔增氧機時,只要溶氧量在3.0以下,魚就不聽話了,開始不吃食,所 [查看詳情] |
成都雙流養魚戶羅建偉:始終追逐通威公司科技的腳步 [閱讀率:8585] | 04-05 |
來自四川成都雙流的羅建偉今年已是養魚的第5個年頭了,目前養殖水面86畝。在養魚之前,羅老板從事販魚行業20余年。他多年販魚的經驗,使他清楚地了解養殖行業整個鏈條,尤其近幾年看到其他養殖戶養殖效益不斷攀升,同時,水產批發市場競爭的形式促進著養殖業的發展,他就下定決心,要擁有自己的池塘,調節貨源的供給。說干就干,一晃5年就過去了。羅老板根據這幾年的養殖經驗,不斷摸索,并且在四川通威市場部根據當地的養殖條件提出的科學建議下,探索出混養養殖鯽魚與草魚,套養花白鰱的養殖模式。這樣一來,養殖品種多元化,并且合理搭配養殖,能夠充分利用池塘的水體資源,達到立體養殖效益。同時,可以適時出售成魚,增加流動資本, [查看詳情] |
山東東營水產養殖戶尚軍波:我和通威飼料的“愛情故事” [閱讀率:6939] | 04-05 |
尚軍波出生于一個貧困家庭,為了使生活富裕起來,曾養過魚、養過蝦,但那時候由于養殖技術落后,沒有找到好的飼料,養一年賠一年,最終賠得不養了。 2006年,抑制不住對養魚事業的熱愛,他與同村里的四個伙伴把中海水庫承包了下來,為了在這個團隊里有話語權,尚老板找淄博通威客戶協商融資20萬元,到2007年底,由于水庫養殖本身遇到了一些問題,尚老板承包水庫的合同被終止了。不過,在通威的幫助下,兩年下來,尚老板及合伙人都實現了盈利,而他也通過養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嘗到養魚創業甜頭后,懷揣著前幾年打拼賺來的錢,尚老板到了東營河口,獨自一人承包了3000畝的中和堂水庫,并且一包十年,養殖過程全部用通 [查看詳情] |
山東東營水產養殖戶姚赤華:用好技術 養出好魚 [閱讀率:6636] | 04-05 |
姚赤華畢業于四川水產學校,從1991年開始在東營市從事養殖業,在養殖方面的經驗比較豐富。姚老板與通威結緣,是在1999年。從養殖戶到經銷商,一路走來,身份雖然有變化,但不變的是他對通威的情誼。 據姚老板介紹,他所在養殖區域的魚塘養殖戶較多,大家都將養魚作為一種致富的方式。由于養殖水面的擴大,飼料用料的需求也隨之增大,對飼料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要用就用好飼料,這樣大水面養殖才會有高產量。”姚老板表示,選擇通威正是看重其產品品質。 據介紹,姚老板從1999年開始養魚,主養草魚。此后,隨著養殖經驗和水面的增加,他開始把草魚和鯉魚進行搭配飼養,到2010年,姚老板又開始嘗試魚蝦混養,并取得了 [查看詳情] |
重慶人在東營:水產養殖戶張保華轉變養殖路線 以銷售為基礎 [閱讀率:6412] | 04-05 |
走近張保華的魚塘,一陣微風拂面而來,在這個炎熱的酷暑帶來了一絲涼意。而眼前的這片水面,正是經銷商張老板承包的魚塘。張老板以養帶銷,用數據來證明通威飼料好,帶領老鄉在此發家致富,讓大家放心使用,信賴通威。 張老板是重慶人,從2009年開始經銷飼料,一開始就與淄博通威建立了合作關系。張老板說,通過這幾年對通威飼料的使用,他感受頗深。“魚吃了通威料以后,長勢好,出魚后耐運輸,體型好看。用料就得用大品牌,像通威,不僅采用的原料很好,而且技術先進,質量和效果非常有保障。” 據了解,張老板從1988年開始到東營市河口區做養殖戶,由于開始時都采用傳統的養殖方法和投喂原料,對飼料完全沒有概念,隨著后面飼 [查看詳情] |
山東東營水產養殖戶張利珍:調研市場發展 尋求轉折機遇 [閱讀率:6054] | 04-05 |
來自山東東營市河口區的張利珍和通威合作已經十二年了,她主要做東營市河口片區的市場。“合作這么多年來,我們之間是絕對的相互信任,通威飼料的質量和品牌得到養殖戶的信任。多來年,我一直跟著通威走。通威在水產行業中是大品牌,市場的銷售面積大,擁有好口碑,在我們當地處于龍頭地位。” 據了解,張老板做飼料行業之前是在化肥廠上班,由于丈夫下崗在家待業,自己大哥飼料經銷檔口也需要人幫忙,此后,她與通威走到了一起,加入了通威飼料經銷商的隊伍。2002年,張老板夫婦開始從通威拉料做銷售,由于剛開始對銷售一頭霧水,只得一步一步的去嘗試,所以第一年的銷量只有100多噸。但張老板夫妻兩人明白,做什么事都需要堅持,只 [查看詳情] |
濟南水產養殖戶于海霞:十六年的選擇 通威助力發展 [閱讀率:6088] | 04-05 |
濟南槐蔭區吳家堡鎮水產養殖戶于海霞是通威的老客戶了。早在1998年,畢業于山東財經學院(現山東財經大學)的于老板就開始了與通威的合作,至今已是第十六個年頭。從公司文員到飼料經銷商,十六年時間里,于老板與通威建立起了如金情誼。 大學剛畢業時,于老板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但穩如泰山的工作讓于老板沒能找到樂趣。一次機緣巧合,于老板與通威結緣,這開啟了于老板的水產經銷之路。起初,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開始從通威拉料,由于于老板所在地區養殖戶養殖觀念前衛,通威養殖技術先進,于老板便開始分析、調研市場,了解養殖戶的需要,并為他們提供高效服務。經過不懈努力,于老板在此區域贏得了的客戶的支持和信任。 據于老板 [查看詳情] |
淄博通威:由專至精做品質 專業定位轉變發展模式 [閱讀率:5895] | 04-05 |
沿海城市較多,水產養殖潛力大,淄博作為經濟較為發達的沿海城市,是山東水產養殖的重要區域和消費市場。淄博通威,一家多年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飼料生產企業,致力于促進當地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和養殖技術提高,讓廣大養殖戶實實在在地得到實惠。 經過幾年發展,淄博通威逐漸意識到,企業專業化對于發展而言至關重要。結合當地市場的現狀,淄博通威逐漸摸索出了一系列完整的專業化轉型之路。帶著對這條路線的探求,記者專訪了淄博通威總經理萬國權。 專業定位 轉變發展模式 淄博通威針對所轄水產市場的特點和現狀對市場進行了資源整合,分片區進行專業精致的服務。“我們今年的目標很明確,在保持穩步上升的同時,還要有所突破。”萬 [查看詳情] |
淄博通威技術團隊:以品質征服水產養殖戶 [閱讀率:6478] | 04-05 |
淄博通威總經理助理兼市場部經理 邢志強: 注重開源重于節流,我們從自我做起,以保證養殖效益。 當養殖戶面對兩個飼料促銷方案,一個是每噸促銷50元,另一個是每噸贈送50元的調水產品時,二選一,你會選擇哪一個?選擇第一個是為了降低成本,選擇第二個是為了增加效益、降低風險,估計多數會選擇第一個,也許這就是角度不同所形成的兩種思維習慣。 假設一個養殖戶一年用料50噸,每噸節約50元,總計只有2500元,對全年效益基本沒有影響。而每噸飼料配合使用50元調水產品,所產生的效益則截然不同:1.餌料系數能夠下降0.05以上,每噸飼料可增加收益150元以上(按成魚5元/斤計算)。2.采食量可增加20%以 [查看詳情] |
澳華蝦安康成南美白對蝦養殖戶扭虧為盈的法寶 [閱讀率:8770] | 03-04 |
[imG]upload/article/a2015030409393632.jpg[/imG]撰稿:浙江澳華/向朝林鄭師傅是福建福清人,今年是第二年使用蝦安康,在前些年的養殖過程中,使用過很多種飼料,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連續虧損了好幾年。經澳華技術員介紹,2013年上半年開始使用澳華蝦安康,一造15口池子就賺了150多萬,從此開始了由虧損到盈利的新進程,也讓養殖場的股東們都信心滿滿。基于對澳華蝦安康的高度認可,2014年照例使用,3月11日開始投放330萬苗,到6月10日開始出蝦,規格在38頭,最后到7月5日蝦全部出完,規格21頭,養殖115天。全場15口池子全部成功,取得畝產5433斤的 [查看詳情] |
江西永修縣王云松利用區域優勢大力發展仿生態石蛙養殖 [閱讀率:12572] | 03-0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5030408540671.jpg[/imG][/center] 石蛙學名棘胸蛙,屬名石雞,是南方丘陵山區生長的一種名貴山珍,因其肉質細膩且富含豐富的礦物質元素,被美食家稱為“百蛙之王”,它是現代食客餐桌上的名貴美味佳肴,當地訂購價260元,產品供不應求。石蛙仿生態養殖具有投資少、效益高、綠色產品等優點,特別適合有條件的山區農民利用山澗溪水、泉水、地下水等自然流水資源加以開發,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云山以佛教文明天下,同時也是石蛙十分珍貴稀少的原生態產地之一。 云居山的石蛙喜歡棲息在草木叢生、陰涼、安靜、清水長流的山澗、溪 [查看詳情] |
昔日普通農民螃蟹養殖走上致富路 [閱讀率:10039] | 10-18 |
從昔日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到今天名揚江淮的“蟹王”,錢永言無疑是卓越的。他點蟹成“金”,使小螃蟹走出國門,一只賣到600多元。如今,他創辦的明光市永言特種水產養殖股份有限公司年銷售收入1億多元。 1994年,市場上螃蟹價高利好,錢永言吸引漁民和農民參股60萬元在女山湖開發水面2000畝圍網養蟹,當年,收獲螃蟹4000多公斤,凈賺90萬元,每股分紅1萬元。創業之初,錢永言和別的養殖戶一樣,蟹苗主要是從社會上外購。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他意識到沒有自己正宗的苗種,就無法站穩市場。 1996年,他在上海崇明島自建育苗基地,親自乘坐快艇到崇明島入海處捕撈正宗蟹苗。他還采用反季節螃蟹技 [查看詳情] |
新品種推薦——海葡萄 [閱讀率:18538] | 03-14 |
海葡萄(Caulerpa lentillifera)屬綠藻門,原產于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及日本的沖繩等地。海葡萄富含礦質元素,在東南亞國家常常被做成沙拉生食,具有美容強身的功效。相關的研究報道表明,海葡萄具備抗御細菌與真菌的特性,常被用于治療高血壓與風濕癥。 在日本,海葡萄的市場價格高達6000日元/Kg,合人民幣約400元/ Kg,為一種名貴的料理食材。由于其本土產地僅沖繩一處,從東南亞進口的量也較少,日本市場海葡萄供應量不足。 據日本最近的相關研究報道,海葡萄生長迅速,在適溫條件下,一個月時間的生長率可達100%以上。因此,發展海葡萄的養殖,經濟效益顯著,前景十分廣 [查看詳情] |
黃志誠:回鄉創業養殖青蝦走出一條致富路 [閱讀率:9773] | 01-20 |
浙江省常山縣宋畈鄉東山根村青年黃志誠回鄉創業,流轉土地70多畝養殖青蝦,獲得了較好的收益,走出一條致富路。 黃志誠原來一直在富陽做啤酒批發生意,做生意的過程中,他結交了不少朋友,從朋友那里了解到了養青蝦的信息。 宋畈鄉東山根村 黃志誠:原來看見富陽幾個朋友養青蝦,經濟效益比較好,銷量又好。 聯想到家鄉土地整理后,適合連片發展效益農業,2007年5月,黃志誠毅然回鄉,投資近10萬元,流轉50畝大田,開始嘗試養殖青蝦。 宋畈鄉東山根村 黃志誠:叫富陽朋友過來,專門手把手在這教了我一個多月。最主要是母蝦產仔的時候,漂蝦苗的時候,技術關最難,都是朋友上來教我全部掌握的。 有了技術 [查看詳情] |
四川喜德縣紅莫鎮司金村鱸鯉養殖托起致富夢 [閱讀率:10401] | 12-26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9122610174793.jpg[/imG][/center] 喜德縣紅莫鎮司金村,海拔1700多米,四面環山、溝壑縱橫。多少年來,村民們一直守著山溝過著貧窮的日子。然而,一個名叫鄧思紅的當地年輕人,靠自己的執著和堅持,從上海回到了這個窮山溝,立志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 [b]司金村:鱸鯉托起致富夢[/b] □文/圖 江日呷 記者 蔡曉華 鱸鯉是生長在雅礱江的一種大型經濟魚類,是四川省珍稀保護魚類之一。因外觀漂亮、華貴,又叫大花魚、金甲魚,最大的可以達到15公斤。這種魚口感鮮美,營養豐富,而且其肉可供藥用。 然而,生 [查看詳情] |
陳文龍:養殖南美白對蝦二十多年 從來就不賠錢 [閱讀率:15508] | 12-03 |
這是一個沿海的小漁村,村民們世代以出海捕魚為生,但在這個小漁村里家喻戶曉的,卻是一個浙江省在陸地上水產養殖的頂尖高手。記者:認識陳文龍嗎?村民:認識,認識。村民:搞養殖的。村民:陳文龍是搞養殖的,我也是搞養殖的。這個人就是陳文龍,今年53歲。他養殖南美白對蝦平均每畝的凈利潤在浙江省范圍內是最高的。陳文龍:一畝地的收入可以買輛小轎車,小轎車也有豪華的,好的小轎車買不起。寶馬,一百多萬,十萬八萬是可以的,好的買不起,十萬八萬的肯定買得起。養殖南美白對蝦,平均每畝的凈利潤一般在幾千元,最多不會超過一萬元,而陳文龍養殖南美白對蝦的凈利潤卻可以達到11萬元,創造了浙江省農業吉尼斯紀錄。陳文 [查看詳情] |
湖北省鄖西縣娃娃魚養殖大有可為 [閱讀率:9610] | 11-12 |
日前,湖北省娃娃魚養殖業又有喜訊傳來:鄖西縣城關鎮娃娃魚養殖專業戶胡克俊養殖基地,今年成功繁殖的60余尾娃娃魚幼苗,目前成活40余尾,長勢良好。 當鄖西縣水產部門工作人員和胡克俊一起,為這60多條珍貴娃娃魚的成活而雀躍之時,記者從省水產局了解到,作為娃娃魚資源豐富且繁殖、養殖技術成熟的湖北,事實上已經落后了。 娃娃魚,學名大鯢,主要產于我國長江、黃河及珠江中下游支流的深山峽谷溪流之中,湖北是娃娃魚的主產地之一,以神農架為重點的延綿山區都是娃娃魚的原產地。 湖北省水產局工作人員介紹,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國際瀕危物種,野生娃娃魚資源量已日漸減少。我省科研人員和養殖戶經過多年鉆 [查看詳情] |
陰暗山洞藏億萬財富 走近桑植"娃娃魚之父" [閱讀率:12209] | 11-12 |
[內容速覽]一提起山洞,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陰森恐怖、寒氣逼人;如果是一個600米的山洞,能做什么用呢?湖南桑植縣一個叫王國興的人,為了一個600米的山洞,他花掉5年的時間,搭進去養殖甲魚時積攢的千萬資產。在這個人跡稀少的山洞里,他到底有一個什么驚天動地的舉動呢? 這是聞名于世的張家界七眼泉自然保護區,在這里的深山里,住著一戶人家,這家白色樓房的底下,有一條人工挖掘的長600多米的山洞,里面藏有億萬元的財富。 王國興:“最多三年,四年以后,我們每年產出最少可以達到7個億以上。” 王國興是這條山洞的主人。陰暗潮濕的山洞顯得神秘莫測。走進洞內,眼前的一切讓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在這 [查看詳情] |
廣西宜州:流水養魚 高密度高產出 [閱讀率:25099] | 11-07 |
八個月養殖周期每平方米水域魚產量高達150 公斤以上 記者 謝彩文 3-4 月份投放體重70-150 克的魚種,11 月中旬體重可達0.8-1公斤,一米多深的每平方米水域魚產量高達150 公斤以上!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宜州市高密度流水養魚。 高密度流水養魚是集約化養殖方式,具有高投入、高產出的特點。宜州市在水源充裕地區,選擇落差地形,興建魚池,引水自流,集中投放大規格魚種,進行人工投餌精養。飼養品種主要為羅非魚、草魚、鯉魚、淡水白鯧和叉尾鮰等,一般畝產量有1 萬公斤,高產的有3 萬公斤,最高畝產量達到6 萬公斤。 宜州市現有高密度流水養魚總面積240 多 [查看詳情] |
湖南漢壽縣龜鱉養殖協會為養鱉戶搭致富橋 [閱讀率:10032] | 11-01 |
4月15日上午,湖南省漢壽縣龍陽國際召開了“冠源牌飼料和甲魚養殖技術研討會”,會議由福建正源飼料有限公司和漢壽縣龜鱉養殖協會聯合主辦。縣政協主席、龜鱉協會名譽會長謝貴愛,畜牧水產局副局長汪全孝,工商聯主席孫漢生,科技局副局長李后主,科協黨組書記李建新及來自漢壽、常德、益陽、衡陽、西湖等地的甲魚養殖人員近200人參加了會議。 在會上,福建正源飼料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李柏青為養殖戶作了“冠源甲魚飼料專題演講”,圖文并茂地講解了正源公司的發展歷程及深厚的企業文化。正源公司通過13年努力成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主營產品冠源牌甲魚稚鱉飼料現已被科技部認定為2008-2010“國家級新產品”,在全 [查看詳情] |
一年靠鱖魚 能輕輕松松賺到35萬 [閱讀率:18404] | 09-24 |
這里是武漢市東西湖區府河邊上的一個休閑農莊。2007年7月21號,這一天的最高氣溫是38攝氏度,可在這里一些人卻在悶熱的池塘邊自得其樂。 游客1:“餌料都不同,看見沒有,它在動,一丟下去魚就搶。” 游客2:“感覺有些緊張。” 游客3:“我上次一個人就釣上來20多條。” 游客4:“5分鐘。” 記者:“5分鐘就釣上來一條。” 釣魚其實是個技術活,可是在這個農莊里面,就連不擅長釣魚的人也能滿載而歸。 彭小建:“它的嘴這么大,魚餌在它眼前一晃,它馬上就奪下吞到胃里。” 游客們釣起來的這些兇猛的魚叫鱖魚。這是一種比較高檔的淡水魚了。讓這些游客感到更好玩的是,在這里釣魚, [查看詳情] |
鯉魚改名稻花魚之后 [閱讀率:13324] | 08-20 |
鯉魚改名稻花魚之后(2009.8.21) 這里是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的后乾村,在這個只有700人的小山村里,近兩年間上演了一段創造千萬財富的故事。 后乾村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的梯田上種滿了水稻。這些水稻成熟之后生產的大米可以賣到10元錢一斤,比兩年前高出將近10倍。 記者:說能賣10元錢一斤的稻子就是這個吧? 左廷坤:是啊。 記者:是這一片嗎? 左廷坤:就這一片。這一片從下面開始,這一片都是。 是什么讓后乾村的稻米賣得上這么高的價錢呢?是武夷山風景區的旅游帶動了銷售,還是這里800米的海拔改變了稻米的品質呢?說到底,原因還在于稻田里游動的鯉魚,這些鯉魚的個頭雖說不大,但是做成魚干 [查看詳情] |
東北地產黑魚的幾大優勢讓黑魚養殖戶不愁銷 [閱讀率:12479] | 06-06 |
隨著溫度的一天天升高,酷熱的夏天到來了,也許是潤月的關系 ,今年沈陽的夏天明顯比往前溫度低一些,已經是六月份。天氣忽冷忽熱,但黑魚的行情,自從過年之后,卻是越來越熱。 對于黑魚養殖戶來說,今年是個好年份,價格止跌上漲。對于東北地區的黑魚養殖戶來說,今年更是旺年。 去年下半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很多的行業都產生的停滯不前的狀態,公司裁員,關門大吉,這樣的金融危機,對于黑魚的行情暫時還沒有造成負面的影響。 前幾年,南方地區的黑魚水花特別暢銷。但是,隨著黑魚生長速度慢以及養殖方式不同,很多黑魚養殖大戶已經不愿意再從南方購進水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南方的水花到了北方之后成活率太低。 目前,主流的東 [查看詳情] |
精明海南人利用石斑魚怕冷猛賺錢 [閱讀率:14914] | 04-15 |
石斑魚怕冷,冬季只有海南能養殖,占盡了反季節的優勢,賣到外地價格反而受壓制。費盡心機尋找最適合的市場,海南的養殖戶,怎么轉換思路多掙錢? 海南省養殖的石斑魚原本只是供應本省消費,一年四季都能上市供應。一個偶然的機會,石斑魚走出了海南,賣到了廣東,填補了廣東省冬季沒有石斑魚的空白。沒想到送去以后,價格竟然受到壓制。不過海南的石斑魚養殖戶們想了一個辦法,讓石斑魚的價格在幾年之內翻了一倍。 據了解,因為石斑魚的養殖受到溫度的限制,只能在廣東、福建、海南等地養殖。到了冬季,市場上的石斑魚基本上都由海南一省供應,市場缺口比較大,年年都是供不應求,價格也是一路上漲。今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價格有所下 [查看詳情] |
養殖烏鱧發財 肯定要走到底 [閱讀率:14885] | 03-27 |
2009年3月5日,梁煥基從廣西趕到海南,在海南省定安縣的這家養殖場,是梁煥基財富的寄托,如果成功,他就能為實現自己大規模進軍西南市場打下基礎。 梁煥基:“季節了,開始了,這個如果廣東的話,再過20來天吧,這個提前大概一個月左右吧,我花那么多的精力過來這邊搞。” 這些即將產卵的烏鱧,就是梁煥基的寄托,梁煥基在廣西養殖了500多畝的烏鱧,銷售網遍及整個西南地區,一年靠這烏鱧能達到一千多萬的銷售額。然而半年前,已經57歲的梁煥基卻從廣西來到了海南,花大把的經歷繁育烏鱧魚苗,究竟梁煥基為什么要在事業風生水起之時,來到海南繁育烏鱧魚苗? 梁煥基是廣東人,1998年來到廣西桂平養殖200畝淡水魚 [查看詳情] |
安徽蕪湖:青蝦俏銷的財富秘密 [閱讀率:11280] | 03-27 |
字幕:2008年2月25日 安徽省蕪湖縣陶辛鎮 青蝦養殖戶繆增田有33口池塘,從12月開始賣蝦,到現在已經賣了1萬多斤蝦了,這一萬多斤蝦全部賣給了一個叫董晶華的人 ,而且除了她別人誰也不能賣。今天一早,董晶華又定了600斤蝦。 最近因為氣溫升高,蝦不太好撈。 記者:這就上來了,這網不大啊? 蕪湖縣青蝦養殖戶 繆增田:如果在零度左右的時候一網就能拖得上七八十斤到一百斤左右,現在一網上來只能拖到20斤左右。 青蝦被撈上來以后,要先放在暫養池里凈化,卸去身上的泥土,然后再進行分揀,最近銷售接近尾聲,池子里的蝦越越來越少,物以稀為貴,連小蝦都變的值錢起來。 記者:撿多大規格的? 蕪湖縣青 [查看詳情] |
倪香英:帶領全村農民養殖生態甲魚致富奔小康 [閱讀率:9286] | 03-13 |
通訊員 俞國平 “能干、肯吃苦”,這是百富村人對黨員倪香英的夸贊。只有30多歲的倪香英,身兼村團支部書記和婦女主任重任,十幾年來一直帶領全村團員青年、“半邊天”在致富路上一展風采。 [b]市場“弄潮兒” 帶富“半邊天”[/b] 勇做市場“弄潮兒”是倪香英最大的特點。1992年,業務突出的她被推薦擔任村婦代會主任,當她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分管工作時了解到,由于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村里不少婦女成了富余勞動力,她們渴望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時逢大麻鎮個體絲織業剛剛萌芽,倪香英想,這是個充分發揮婦女心靈手巧優勢的好機會。于是,在她的帶領下,百富村的家庭絲織業有如星星燎原之火,全村70%的婦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