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魚水泡病如何防治? [閱讀率:19435] | 01-05 |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江河湖海已經漸行漸遠,人們親近自然的需求與日俱增。因此,不少人在住房裝修時會考慮擺設一個魚缸:一來可以美化居室,二來可以怡情養性,三來可以招財化煞。那么,魚缸里應該養殖什么魚呢?龍魚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龍魚可謂是魚類中著名的風水魚,它可以不僅給家人帶來好運,而且還可以改善家居的風水。龍魚飼喂過程中,魚病往往不可避免。常見的龍魚病害有:紅斑癥、彎身和氣囊病及水泡病等,下面以我遇到的一起龍魚水泡病的防治為例,對龍魚水泡病進行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的分享,以期幫助更多的龍魚愛好者。1、龍魚水泡病癥狀龍魚水泡主要分兩種:一種水泡分布在龍魚的頭部鰓蓋,初期看似浮雕 [查看詳情] |
龍魚飼養方法之溫度控制和光照調節 [閱讀率:26037] | 02-04 |
1.溫度控制養殖龍魚需要配置恒溫設備來控制水溫。一般采用常見的電恒溫加熱器,將加溫器的水溫控制點調整至27~28℃,此水溫有助于水族箱中硝化系統的新陳代謝及循環。水體的電加熱器功率可以按照1W/L配置。因為養殖龍魚的水族箱比較長,可以在水族箱的左、右兩端分開配置加熱器,做到均勻加熱;功率要留出富裕量,例如500L水量配以300W加熱器2只。當龍魚放入新水體養殖時,將裝運龍魚的容器放入新的水體稍等一段時間,待水體溫度調整相近時再將龍魚放入新水體養殖。2.光照調節對龍魚最好的光照是白天的自然光,一天內自然陽光能照射到飼養水體3~4小時為佳,特別是金龍魚、紅龍魚需要光線比較多,最好達到4~5小時。 [查看詳情] |
龍魚養殖的水質管理 [閱讀率:17328] | 02-0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5020421391316.jpg[/imG][/center]1.水體軟化來源于地下的井水、礦泉水等,硬度可能偏高,大都需要軟化處理,自來水則需要充分曝氣并軟化。水體軟化最容易的辦法是先把水煮沸,沉淀后就除去了雜質,達到了要求。也可以用離子交換樹脂過濾設備過濾,使之變為軟水。如果水的硬度不太高,也可以加入適量的燒開過、經過沉淀軟化的水調節成適宜的軟水,加入量以測定為準。2.濾水用水族箱養殖龍魚,一定要配有性能良好的過濾器來控制水質。龍魚的食量較大,而且主要是動物性餌料,排泄量較大,所以過濾材料性能要好。水落下的部分要鋪好過濾紗 [查看詳情] |
龍魚常見疾病防治特點 [閱讀率:12657] | 02-04 |
龍魚對許多藥都較敏感,例如使用亞甲基藍預防水霉病要比一般魚用的規定量少很多,按1/10或者更少使用;除蟲藥物投藥量是其他魚的1/4~1/3即可;普通藥物應該減半使用。但是采用四環素或土霉素治療細菌類疾病可以參照其他觀賞魚,可以按照常規藥量使用。[center][IMG]http://www.xzydx.com/upload/article/a2015020420511581.jpg[/IMG][/center]為了減少發病的機會,準備養殖龍魚的水族箱在放養前可以用漂白粉1.5mg/L消毒10~30分鐘,然后用清水沖刷兩遍,同時提高水溫到28℃,10小時后再加入適量的硝化細菌,養殖中隔一段 [查看詳情] |
龍魚飼養過程中最常見的五種增色方法 [閱讀率:19585] | 12-15 |
龍魚不菲的價格以及龍魚愛好者對識別高等級龍魚知識的缺乏使得一些不道德的飼養者和貿易商設計出種種使龍魚增色的方法,這些方法使龍魚在短期內看起很具有吸引力和難以抗拒的誘惑力。 1、使用增色荷爾蒙 這種方只能用在大小為4~7英寸(大約10~18厘米)的龍魚幼魚上,這是因為成魚的鱗片比較厚,會遮住鱗片下面皮膚的顏色。最常見的做法是用紅色荷爾蒙喂養黃尾金,然后,當作一級紅龍出售。 2、使用化學增色劑 這種做法是把龍魚外部鱗片和魚鰭浸泡在有色溶液中,使龍魚體表在短期內呈現出金屬光澤。這種方法會使龍魚鱗片達到很好的顏色平衡并極其具有吸引力。然而,這種顏色將在4~6個月之后逐漸褪去。 [查看詳情] |
養殖龍魚的一些常見設施配備 [閱讀率:14349] | 08-15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4081515330557.jpg[/imG]龍魚在水族箱里[/center]一、養殖池室內養殖池設計的水體一般要較大,一般并排建造,便于設置各類附屬設備,也便于交替施用。養殖時各種規格的幼魚和成魚要分級養殖,并且保持環境安靜。養殖池用于繁殖時要采用自然生態模擬,培育親魚的各類用池有寬松的水環境,有深水區與淺水區之分,在淺水區域養殖浮水性植物或水體中栽植一些半挺水植物,供自然配對的龍魚產卵時筑巢用,并且使水體保持微水流,減少病菌,提高溶氧量。二、水族箱采用水族箱養殖龍魚,要根據魚的規格選用適宜的水族箱。龍魚一般在水體上層活動,水 [查看詳情] |
如何為龍魚創造有利的養殖環境 [閱讀率:13846] | 08-15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4081515005389.jpg[/imG]龍魚[/center]龍魚全身閃爍著五顏六色的光芒,極有觀賞價值,特別是亞洲龍魚,由于色澤紅亮,深受東方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喜愛。龍魚生長在繁衍在東南亞、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尼羅河流域、澳洲、新幾內亞等地,從當地的自然條件來看,這些地區都是終年高溫高濕,皆處于赤道周圍地區,全年溫度變化幅度小,不超過3~5℃,氣溫高達25~28℃,水中有機質、營養鹽含量少,使這些內陸水體一般都為弱酸性到中性的軟水,硬度略低于DH8,水體PH值在6.5~7.0之間。在一些地區的水質中,含有比一般軟水要稍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疾病預防措施 [閱讀率:13984] | 09-27 |
1、嚴格魚體檢疫,切斷傳染源 在龍魚的魚苗、魚種進行交流運輸時,客觀上使魚體攜帶病原體到處傳播,在新的地區遇到新的寄主就會造成新的疾病流行,因此一定要做好魚體的檢驗、檢疫,切斷傳染源,這是預防龍魚疾病的根本手段之一。 2、提高魚體體質,降低病原體的孳生和蔓延 (1)選擇健康魚 在選購龍魚時,要注意挑選特征明顯、游動敏捷、健壯有力、色彩鮮艷的魚,健康的魚本身對病原體的抵抗力較強。 (2)魚體消毒 龍魚放入水族箱或魚池前,要進行魚體消毒,通常采用洗浴法,將龍魚放在濃度較高的藥液里,經過短時間的藥浴來殺死魚體上的病原體。魚體消毒的藥物及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 [查看詳情] |
引起龍魚發病的魚體因素和人為因素 [閱讀率:12424] | 09-27 |
1、魚體自身因素 (1)魚體的生理因素 龍魚對外界疾病的反應能力及抵抗能力隨年齡、身體健康狀況、營養狀況、個體大小等而有所不同。例如,車輪蟲病是龍魚苗種階段常見的流行病,而隨著魚體年齡的增長,即使有車輪蟲寄生,一般也不會引起疾病的發生。魚鱗、皮膚及黏液是魚體抵抗寄生物侵襲的重要屏障。健康的魚或體表不受損傷的魚,病原體就無法進入,像打印病、水霉病等就不會發生。 (2)免疫能力 病原微生物進入魚體后,常被龍魚的吞噬細胞所吞噬,并吸引白細胞到受傷部位,一同吞噬病原微生物,表現出炎癥反應。如果吞噬細胞和白細胞的吞噬能力難以阻擋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速度時,局部的病變將隨之擴大,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要堅持疾病生態預防思路 [閱讀率:11980] | 09-27 |
生態預防及治療疾病是根據病原體消長的規律、環境動態變化的原因和龍魚的生理特點、生態習性以及龍魚與環境和病原體之間的關系,采取相應的措施控制疾病發生的防治方法。 1、合理養殖密度 龍魚一般都是單品種養殖,特別是水族箱養殖龍魚更是如此,因此維持一個合理的放養密度顯得十分重要,對防治龍魚的疾病有積極意義。放養密度超過了負荷能力,水質、底質就會發生變化,而且養殖的龍魚因活動空間過小而相互接觸,使魚病病原體迅速傳染。 2、保持水質良好 主要是要求在夏季及時換水、加水,尤其是小水體高密度養殖的水泥池和水族箱,更要及時換注新鮮水,確保溶解氧充足,水體新鮮。 3、加強保溫措施 [查看詳情] |
引起龍魚發病的環境和生物因素 [閱讀率:9127] | 09-27 |
1、環境因素 (1)水溫 龍魚在換水時要求溫差小于3℃,苗種階段的溫差小于2℃,否則會因溫差過大而導致龍魚“感冒”,甚至大批死亡。 (2)水質 水體的酸堿度、溶解氧、有機耗氧量、氨氮含量等理化指標在適宜范圍內,龍魚生長發育良好,一旦水質不良,就可能導致龍魚生病或死亡。 (3)底質 底質對龍魚的生態養殖及庭院養殖、公園養殖影響較大。底質中尤其是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會導致水體耗氧量增加,往往造成池塘缺氧泛塘;在缺氧條件下,魚體的自身免疫力下降,易發生疾病。 2、生物因素 (1)病原體 龍魚的病原體有真菌、細菌、病毒、原生動物等。水體條件惡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眼球突出病和蒙眼癥防治技術 [閱讀率:16939] | 09-27 |
1、眼球突出病 (1)病因 龍魚長時間只看水面下的餌食或人;找食或夜間開燈時被水族箱上的影子或聲響驚嚇;搬移時驚嚇;龍魚頭部猛烈撞擊時,身體內部血液壓力產生變化。 (2)癥狀 魚的眼球呈現下視的狀態:病情輕微時,魚的眼球上部會呈現出要蹦出來的感覺;病情嚴重時,眼球會整個突出在眼表皮之下,看起來眼球快要掉下來。 (3)防治方法 ①針對產生的具體原因注意預防。②改善水質,換1/3~1/2的水。③避免外傷和細菌入侵。 2、蒙眼癥 (1)病因 由于水質不良或外傷導致病菌感染,魚的眼睛被白色物質包住。 (2)癥狀 龍魚眼睛白蒙,渾濁。 [查看詳情] |
龍魚外傷、脊柱彎曲、脂肪過多癥、厭食癥和消化不良防治技術 [閱讀率:10103] | 09-27 |
1、外傷 (1)病因:因撈魚、運魚不注意使魚受傷。 (2)防治方法:①直接在外傷處涂抹紅藥水,每天1~2次。②將病魚泡在四環素、土霉素、青霉素等稀溶液里進行藥浴,濃度1~2毫克/升。③受傷處涂抹紅霉素軟膏、四環素軟膏,然后浸泡在濃度為2毫克/升四環素藥液中。 2、脊柱彎曲 (1)病因:可能是由于稚魚期使用藥物不當、水質不良,加上運動量不足或營養不良造成。 (2)癥狀:魚的脊柱彎曲成S形。 (3)防治方法:治療幾乎不可能,關鍵在于預防。保持水質良好,注意營養均衡而充分,盡量不要使用藥物,放入揚水馬達,增加魚的運動量,水族箱要盡量大。 3、脂肪過多癥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病爛鰓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14805] | 09-27 |
1、病因 由細菌引起。其菌體有群集和耐鹽能力差的特性。鏡檢可見菌體兩端鈍圓、細長、無鞭毛,一端固定在鰓組織上,另一端左右擺動,較易辨認。 2、癥狀 鰓絲呈粉紅色或蒼白色,繼而組織破壞,黏液增多,帶有污泥,嚴重時鰓蓋骨的內表皮充血,中間部分表皮亦腐蝕成一個略呈圓形的透明區,軟骨外露。由于鰓絲組織被破壞,病魚呼吸困難,常游近水表呈浮頭狀,病情嚴重的病魚,在換清水后仍有浮頭現象。 3、防治方法 用2%濃度食鹽水溶液浸洗,水溫在32℃以下,浸洗5~10分鐘。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毫克/升濃度浸洗10~20分鐘;或用2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溶液全池潑灑,浸洗數天,再更換新水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治療患病龍魚的四個常見方法 [閱讀率:8782] | 09-27 |
龍魚患病后,首先應對其進行正確而科學的診斷,根據病情、病因確定有效的藥物;其次是選用正確的給藥方法,充分發揮藥物的效能,盡可能地減少副作用。不同的給藥方法,決定了對龍魚疾病治療的不同效果。常用的龍魚給藥方法有以下幾種: 1、浸洗和全水體施藥 這是目前治療魚病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既可以驅除體表寄生蟲及治療細菌性的外部疾病,也可利用鰓或皮膚組織的吸收作用治療細菌性內部疾病。 浸洗是將病魚放入藥液中浸浴一定的時間,而后撈出,放回水中。具體方法是:先用臉盆等容器盛入一定量的清水,一次放入所需藥量,等藥物充分溶解后將藥液攪勻,再用溫度計測試水溫,以確定浸洗時間,然后即可將病魚放入藥液中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病疾病的治療原則 [閱讀率:7837] | 09-27 |
龍魚疾病的生態預防是“治本”,而積極、正確、科學地利用藥物治療魚病則是“治標”,本著“標本兼治”的原則,對龍魚疾病進行有效治療,是降低或延緩魚病的蔓延、減少損失的必要措施。 1、龍魚疾病治療的總體原則 “隨時檢測、及早發現、科學診斷、正確用藥、積極治療、標本兼治”是龍魚疾病治療的總體原則。 2、龍魚疾病的具體治療原則 (1)先水后魚 “治病先治鰓,治鰓先治水”,對龍魚而言,鰓比心臟更重要,各種鰓病是引起龍魚死亡的最重要病害之一。鰓不僅是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的重要場所,也是鈣、鉀、鈉等離子及氨、尿素排泄物的交換場所。因此,只有盡快地治療鰓病,改善其呼吸代謝功能,才能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病翻鰓癥防治技術 [閱讀率:8265] | 09-26 |
1、病因 由于水體不潔、空間不夠、溶解氧量不足、水溫變化突然而引起的。 2、癥狀與處理 在疾病的初期會看到魚鰓不規則的運動,鰓蓋外緣微微翻起,呼吸急促,鰓蓋上的軟膜向外而不是向里,并且能看到魚鰓的紅色。此時最好勤換水,盡快改善水質,提供更多的氧氣,魚鰓會由軟變硬,也可以實行外科手術。手術需要剪刀、手套、消毒酒精、干凈且潮濕的紗布、麻醉藥。找一個干凈的塑料口袋,在口袋內裝水,把龍魚放到口袋里,在口袋的水中加麻醉藥,待麻醉藥起作用,把龍魚從口袋中拿出放到干凈且潮濕的紗布上用剪刀進行修剪,然后把龍魚放回缸中,增加水的溶解氧量,當龍魚恢復知覺后,讓龍魚在光線暗淡的條件下休息。如果龍 [查看詳情] |
冬季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疾病防治技術介紹 [閱讀率:7826] | 09-26 |
1、溫差所引起的疾病 冬季的疾病預防是愛龍族絕不可輕忽的事。首先,從水溫需控制在28℃這個條件開始,飼主們所要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換水時的溫度控制。在為龍魚換水時,建議以浴室蓮蓬頭出水來調節水溫,只要用手去感覺溫度略高于缸內溫度即可,由于是直接使用自來水,因此建議每次換水量不要超過1/3,并且在注水前加入適量水質穩定劑,且在換水時注意要同時清洗過濾器,以免破壞缸內生態循環系統,造成龍魚的不適應。 在換水的過程中,有些龍魚飼養者會使用未經熱水器加溫過的自來水直接加入缸中,這是較不專業的做法。因為若將冷水直接加入缸中,此時急速改變的溫度,易使龍魚因遽變的溫差而患白點病甚至引起立鱗病,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病之打印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8349] | 09-25 |
打印病又稱腐皮病、紅斑病。 (1)病因 由點狀產氣單胞菌侵入魚體所致。 (2)癥狀 發病部位主要在背鰭和胸鰭以后的軀干部分,其次是腹部或近肛門兩側,少數發生在魚體前部。病初先是皮膚、肌肉發炎,出現紅斑,后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光滑,分界明顯,似烙印,故俗稱打印病。隨著病情的發展,鱗片脫落,皮膚、肌肉腐爛,甚至穿孔,可見到骨骼或內臟。病魚身體瘦弱,游動緩慢,嚴重發病時,陸續死亡。 (3)防治方法 ①在發病季節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潑灑消毒。②用20毫克/升呋喃西林藥浴10~20分鐘。③每尾龍魚注射青霉素10萬國際單位(或4萬國際單位),同時用高錳酸鉀溶液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病之豎鱗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8942] | 09-25 |
豎鱗病又稱松鱗病、鱗立病、立鱗病、松果病。 (1)病因 龍魚長期生活在含硝酸鹽濃度較高的環境中,或在換水時水溫變化過大,或者受到小型點狀纖毛桿菌感染引起的內部疾病。 (2)癥狀 一般病魚兩側鱗片向外炸開,后來發展到全身的鱗片全部立起來,表皮粗糙,黏液分泌較少,鰭基部組織發炎、充血、水腫,腹部膨脹,鱗片根部還隱約可見血絲,像松球一樣,嚴重時鱗片會脫落,會使魚鱗失去保護魚體的作用,易遭細菌及寄生蟲的侵害,最后導致龍魚死亡。通常發生在仔龍魚時期,成龍魚較少發生,主要是仔龍魚對溫度差異太大無法適應造成的。 (3)防治方法 用2%的食鹽和3%小蘇打混合液浸洗病魚10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病之肛門腫脹和腹水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17774] | 09-25 |
1、肛門腫脹 (1)病因:由于食入不潔或鋒利的食物引起腸道感染。 (2)癥狀:肛門腫脹并突出,這是眾多疾病中最難痊愈的疾病,感染可以消失但肛門依然突出。 (3)防治方法:增加水流,逐漸地提高水溫至34℃(每2小時提高1℃),調節水質,暫時不喂鋒利的食物,如小蝦等。 2、腹水病 (1)病因 大多發生在幼魚階段,是龍魚吃了不潔的食物或魚餌有刺,扎傷了龍魚的消化器官而引起感染,進而引發內臟腹水。 (2)癥狀 起初腹部腫脹,肛門和魚鰭基部變紅,腹腔內積有液體,內部臟器變黑,最后由于液體壓迫魚鰾使龍魚失去平衡,虛脫而死。 (3)防治方法 目前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病之爛尾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13183] | 09-25 |
1、病因 寄生蟲損傷的組織受細菌感染所致。 2、癥狀 病魚尾鰭呈白色并腐爛,末端裂開,嚴重時整個尾鰭可爛掉。 3、防治方法 盡快改善水質,增加溶解氧量,逐漸地提高水溫至34℃(每2小時提高1℃),增加1%的食鹽,維持6天的好水。 用孔雀石綠1%濃度水溶液涂抹患處。每天1次,連續3~5天。再用1~2毫克/升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1毫克/升全池遍灑。 可以在治愈后,將尾鰭做手術剪除,以便更好地恢復它那優美的尾鰭。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病之腸炎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8487] | 09-25 |
1、病因 由腸道點狀產氣單胞桿菌引起。 2、癥狀 病魚開始時呈現呆浮、行動緩慢、離群、厭食甚至失去食欲,魚體發黑,頭部、尾鰭更為顯著,腹部出現紅斑,肛門紅腫,初期排泄白色線狀黏液或便秘。嚴重時,輕壓腹部有血黃色黏液流出。將病魚進行解剖,可看到腸道發炎充血,甚至腸道發紫,故很快就會死亡。 3、防治方法 預防:忌喂腐敗變質的飼料,防止傷食遇寒。治療:①在5升水中溶解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1~0.2克,然后將病魚放入浸浴20~30分鐘,每天1次。②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藥液全池潑灑,用藥量按每50升水放入0.1克。③按每千克魚體重用0.1克的呋喃唑酮,拌入人工餌料中投喂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金魚常見病之白線蟲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17480] | 09-25 |
1、發病原因 金魚白線蟲病是金魚身體上寄生了白線蟲而引起的病證。這種蟲體呈乳白色,兩頭尖,形似寄生在人體內的蛔蟲,但比蛔蟲小,成蟲長約2厘米。這種蟲體生活在水塘中,在撈取蚤類餌料時,此蟲常附在其中,在投食時乘機寄生在金魚腹膜下部無硬鱗處,靠吸取魚血液而生。 2、病魚癥狀 此病的癥狀比較明顯,只要稍微留心觀察,就會很容易發現。白線蟲寄生處會出現點狀紅斑,像小瘡癤,且會逐漸擴大,成為小腫塊。此后腫塊逐漸發炎腐爛,化膿形成膿皰。患病初期,白線蟲寄生處雖無腐爛膿腫癥狀,但白線蟲在魚體上吸血及爬動時,會使金魚感到疼痛,出現急游和翻滾等不安現象。 3、防與治療: (1)經常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病之眼球下垂癥防治技術 [閱讀率:10128] | 09-25 |
1、病因 可能因為在飼養中沒有采取延緩下視現象的措施,或購進的龍魚原本就不是特優良個體;也可能是長期投喂底層食物造成。如果放回池塘將恢復。 2、癥狀 龍魚的眼睛下墜,一直往下看。龍魚下視現象是龍魚生長過程中的必然生理現象,就像人老了會花眼是一樣的道理,是無法治療的。一般龍魚飼養8年左右才會出現下視現象。 3、防治方法 (1)把魚缸左、右、下、后的玻璃最好以黑色油漆為底或用不透光的黑紙蒙住,僅留正面及上面透明。在魚缸上部增加一盞白燈,投喂漂浮性食物或在魚缸頂部放置一個物體(臺灣省的龍魚愛好者常用紅色的乒乓球)以吸引龍魚的注意力,目的是避免龍魚自身反射及減少可視面,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病之白點癥防治技術 [閱讀率:8296] | 09-25 |
白點癥又稱小瓜蟲病。 1、病因 由多子小瓜蟲侵入魚體所致,這是一種常見的魚病。 2、癥狀 在龍魚身上某一部分或大部分布滿白色的小點,主要在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有白點狀的囊泡,嚴重時全身皮膚和鰭條滿布著白點和蓋著白色的黏液,就像撒上白粉般,十分可怕。主要影響鰭的運動及美觀和降低食欲,并且經常能看到龍魚摩擦身體。此病蔓延迅速,而使表皮腐爛,鰭條破裂,多數漂浮水面不游動或緩慢游動,嚴重時會引起死亡。 3、防治方法 用硝酸亞汞2毫克/升濃度浸洗,浸洗后在清水中飼養1~2小時,使死掉的蟲體和黏液脫掉。 用硝酸亞汞0.1毫克/升全池潑灑。 把溫度提高到30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病之感冒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13294] | 09-25 |
1、病因 水溫驟變,溫差達到5℃,龍魚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刺激而發病。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室外養殖。夏季換水時,池水水溫高,要往池中注入冷水以降低水溫,龍魚被水刺激患病。 2、癥狀 魚靜止不動,浮于水面,皮膚和鰭失去光澤,顏色暗淡。鰭條間粘連,不能舒展。體表出現一層灰白色的翳狀物,魚體色澤變得暗淡。游動也欠活潑,懶于攝食,逐漸瘦弱以致死亡。 3、防治方法 ①防止換水時造成水溫變化過大,可有效預防此病。②已得病的,可將溫度調高到34℃,然后投喂新鮮的活餌并靜養。③將水溫恒定在34℃,用1%的食鹽溶液浸泡病魚,增加光照,漸漸恢復健康。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病之水霉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10276] | 09-24 |
水霉病又稱膚霉病、白毛病。 1、病因 由水霉菌侵襲魚體并寄生在魚鰭傷口部位而形成二度感染的一種魚病,是一種真菌性疾病。 2、癥狀 病魚體表或鰭條上有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菌絲,所以又稱白毛病。菌絲體著生處的組織壞死,傷口發炎充血或潰爛。嚴重時菌絲體厚而密,魚體負擔過重,游動遲緩,食欲減退,終致死亡。 3、防治方法 避免魚體受傷,越冬前用藥物浸洗或全池遍灑殺滅寄生蟲。用孔雀石綠5%~10%溶液涂沫傷口或孔雀石綠66毫克/升浸洗3~5分鐘。用0.4%~0.5%食鹽水加0.4%~0.5%小蘇打,全池遍灑,或用2%的食鹽水浸傷口15分鐘。可用金霉素、紅霉素涂于患處。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病之錨頭鰠病和三代蟲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8422] | 09-24 |
1、錨頭鰠病 (1)病因 由節肢動物錨頭鰠寄生魚體所致。錨頭鰠是長形的寄生蟲,通常埋在魚體肌肉里,吸食龍魚的血液。 (2)癥狀 蟲體頭部鉆入龍魚皮膚肌肉內,蟲體像短針掛在魚體上。患部發炎紅腫,出現紅斑,引起潰瘍、紅腫淤血、壞死,易被病菌入侵。病魚急躁不安,食欲減退,繼而逐漸瘦弱。 (3)防治方法 數量較少時可以用鑷子拔去蟲體,并在傷口上涂抹紅汞水或抗生素軟膏。 用1%高錳酸鉀液涂抹傷口約30秒鐘,放入水中,次日再涂抹1次。然后用呋喃西林全池遍灑,使水體濃度呈1~1.5毫克/升,水溫25~30℃時,每天1次,共3次即可。 全池潑灑敵百蟲,使水體濃 [查看詳情] |
家庭飼養龍魚常見病之水腫病咬尾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8756] | 09-23 |
1、水腫病 (1)病因:由溫度或pH值的突然變化引起。 (2)癥狀:龍魚游動時失去平衡并停止進食,幾天之后便會死亡。 (3)防治方法:增加水流,逐漸地提高水溫至34℃(每2小時提高1℃),增加1%的食鹽,每2天放進四環素(按產品說明使用),并調節好水質。 2、咬尾病 (1)病因:由細菌感染。 (2)癥狀:龍魚咬壞自己的尾巴,導致尾巴雜亂不堪并感染。 (3)防治方法:盡快地改變水質,增加溶解氧量,提高溫度至34℃,增加食鹽可解決細菌感染問題。換20~30%的水,一直堅持6天。如沒有好轉,可在魚缸內放一面鏡子分散龍魚的注意力,或配入另外一種魚。也可采用手 [查看詳情] |
龍魚飼養過程中自切癥龍須打結魚鱗蛀蝕和斷須解決辦法 [閱讀率:14954] | 09-23 |
1、自切癥 (1)病因:幼魚期的龍魚在受驚后的行為。 (2)癥狀:龍魚的背鰭、尾鰭、臀鰭在靠近身體的底部局部或完全斷落。 (3)防治方法:斷落面一般不會出血過多,斷鰭會自己長出來。為預防二次感染,可在水中加一定量的甲基藍,用量為常規用量的10%。 2、龍須打結 (1)病因:水質不佳。 (2)癥狀:龍須打結,龍魚的食欲不好,沒有精神。 (3)防治方法:立即換水改善水質。 3、魚鱗蛀蝕 (1)病因:一是長期下藥,二是感染體外寄生蟲。 (2)癥狀:魚鱗蛀掉。 (3)防治方法:換水,減低藥量。用體外寄生蟲藥殺滅寄生蟲。 4、斷須 [查看詳情] |
龍魚飼養寶典之水族箱溫控設施的選擇 [閱讀率:18356] | 02-03 |
1、電加熱器 電加熱器有兩種,一種是普通電熱管,另一種是自動控溫電熱器。前者又稱為無自動調節的調溫器,價格便宜,但不能控制水溫,需人工測溫,并根據水溫變化,人為地及時接通或切斷電源。后者能自動控制水溫,但價格較高。目前飼養龍魚加溫多采用自動控溫電加熱器。還有一種由電熱管組合而成的電加熱器,主要用于大型水族箱。 目前市售的電加熱器有外掛式電加熱器、沉水式電加熱器、加熱器配合溫控器的一體式電加熱器。 (1)外掛式電加熱器 其上端掛或以吸盤吸附在水族箱的上方或上側壁,約2/3的長度沉入水中,連接電線的一端露出水面,然后旋轉橡膠管內的軸芯(或轉動圓盤)來設定所需要的溫度。順時 [查看詳情] |
龍魚飼養寶典之養殖容器的選擇 [閱讀率:14413] | 02-03 |
1、水族箱 它是家庭養殖龍魚普遍采用的。其形狀、大小可視需要自由選定。依制造材料的不同,水族箱可分為塑料、玻璃、鋼化玻璃、有機玻璃和特殊玻璃水族箱等數種。既可選購現成的產品,也可依需求定做。形狀有弧形、扇形、方形、長方形等;在功能上越來越完善,出現了帶有過濾、照明、加熱等系統的微電腦調控的全套缸。 2、自控封閉循環水族箱 其構造由兩部分組成,即水族箱和調控箱內水質的自動控制設備。具有水循環、水的凈化處理、集污、排污、增氧、殺菌、加熱、制冷、照明、自動控制水溫等功能。它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很小,很適合龍魚等水生生物生活習性的要求,又能保證水溫、水質等穩定。 水族箱擺放的 [查看詳情] |
龍魚飼養之水族箱的充氧設施選擇 [閱讀率:15905] | 02-03 |
充氣設備種類較多,大型水族箱或水族箱數量較多時,可采用空氣壓縮機或大功率、輸出量大的氣泵供氣,中小型水族箱或數量不多者,可采用專用的電動微型空氣壓縮泵送氣。目前市售的有電磁震動式和馬達式兩種。電磁震動式空氣氣泵適于一般家庭小規模水族箱使用,有單孔、雙孔和四孔3種規格。另有一些此類氣泵附有干電池或自動充電裝置,以備停電時用。這種氣泵空氣壓力小,電池震動時的聲音很大,最好在氣泵底下墊一柔軟物品,以降低噪音。馬達式空氣氣泵氣壓大,體積也較大,適用于水族館或專業養殖場等大型和多水族箱使用。這類氣泵又有羅茨鼓風機、旋渦式本田引擎空氣泵和層疊式吹吸兩用空氣泵等多種類型。 選擇氣泵時,應依水族箱的規 [查看詳情] |
龍魚飼養寶典之養殖用水的種類 [閱讀率:14582] | 02-03 |
1、地表水 水中溶解氧豐富,有大量的浮游生物作為龍魚的餌料,養出的龍魚色彩比較鮮艷。但存在雜質較多、渾濁、極易變質的不足,使用前必須經過生化過濾處理。 2、地下水 富含重金屬離子,水的硬度較大,浮游生物不多,溶解氧較低,要經過日曬升溫以及曝氣后方可用于養殖龍魚。采用含硫黃和氟等物質超標的地下水,需用好水稀釋、混合、曝曬、加溫等理化處理,符合漁業水質標準后再用。 3、自來水 自來水是經過處理的水,水質比較清潔,含雜質少,細菌和寄生蟲也少,來源方便,是飼養龍魚比較理想的水。我國絕大多數的自來水水廠在凈化自來水時,都要使用氯氣或漂白粉、明礬等,水中殘留氯氣是以溶解氯的 [查看詳情] |
龍魚飼養寶典之五種常見病害防治技術 [閱讀率:15990] | 02-03 |
1、外傷 (1)病因:因撈魚、運魚不注意使魚受傷。 (2)防治方法:①直接在外傷處涂抹紅藥水,每天1~2次。②將病魚泡在四環素、土霉素、青霉素等稀溶液里進行藥浴,濃度1~2毫克/升。③受傷處涂抹紅霉素軟膏、四環素軟膏,然后浸泡在濃度為2毫克/升四環素藥液中。 2、脊柱彎曲 (1)病因:可能是由于稚魚期使用藥物不當、水質不良,加上運動量不足或營養不良造成。 (2)癥狀:魚的脊柱彎曲成S形。 (3)防治方法:治療幾乎不可能,關鍵在于預防。保持水質良好,注意營養均衡而充分,盡量不要使用藥物,放入揚水馬達,增加魚的運動量,水族箱要盡量大。 3、脂肪過多癥 [查看詳情] |
引起龍魚發病的環境和生物因素 [閱讀率:13048] | 02-03 |
1、環境因素 (1)水溫 龍魚在換水時要求溫差小于3℃,苗種階段的溫差小于2℃,否則會因溫差過大而導致龍魚“感冒”,甚至大批死亡。 (2)水質 水體的酸堿度、溶解氧、有機耗氧量、氨氮含量等理化指標在適宜范圍內,龍魚生長發育良好,一旦水質不良,就可能導致龍魚生病或死亡。 (3)底質 底質對龍魚的生態養殖及庭院養殖、公園養殖影響較大。底質中尤其是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會導致水體耗氧量增加,往往造成池塘缺氧泛塘;在缺氧條件下,魚體的自身免疫力下降,易發生疾病。 2、生物因素 (1)病原體 龍魚的病原體有真菌、細菌、病毒、原生動物等。水體條件惡 [查看詳情] |
龍魚飼養寶典之龍魚疾病的治療原則 [閱讀率:13252] | 02-03 |
龍魚疾病的生態預防是“治本”,而積極、正確、科學地利用藥物治療魚病則是“治標”,本著“標本兼治”的原則,對龍魚疾病進行有效治療,是降低或延緩魚病的蔓延、減少損失的必要措施。 1、龍魚疾病治療的總體原則 “隨時檢測、及早發現、科學診斷、正確用藥、積極治療、標本兼治”是龍魚疾病治療的總體原則。 2、龍魚疾病的具體治療原則 (1)先水后魚 “治病先治鰓,治鰓先治水”,對龍魚而言,鰓比心臟更重要,各種鰓病是引起龍魚死亡的最重要病害之一。鰓不僅是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的重要場所,也是鈣、鉀、鈉等離子及氨、尿素排泄物的交換場所。因此,只有盡快地治療鰓病,改善其呼吸代謝功能,才能 [查看詳情] |
龍魚飼養寶典之龍魚疾病預防 [閱讀率:12560] | 02-03 |
1、嚴格魚體檢疫,切斷傳染源 在龍魚的魚苗、魚種進行交流運輸時,客觀上使魚體攜帶病原體到處傳播,在新的地區遇到新的寄主就會造成新的疾病流行,因此一定要做好魚體的檢驗、檢疫,切斷傳染源,這是預防龍魚疾病的根本手段之一。 2、提高魚體體質,降低病原體的孳生和蔓延 (1)選擇健康魚 在選購龍魚時,要注意挑選特征明顯、游動敏捷、健壯有力、色彩鮮艷的魚,健康的魚本身對病原體的抵抗力較強。 (2)魚體消毒 龍魚放入水族箱或魚池前,要進行魚體消毒,通常采用洗浴法,將龍魚放在濃度較高的藥液里,經過短時間的藥浴來殺死魚體上的病原體。魚體消毒的藥物及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 [查看詳情] |
龍魚飼養寶典之養殖龍魚的水質處理劑 [閱讀率:14332] | 02-03 |
水質處理的試劑主要有水質安定劑、水質處理劑、活性硝化細菌、水質澄清劑等。水質測試劑種類較多,主要是用來檢測水中的氯離子、二氧化碳、銅離子、氨基鹽、氨、亞硝酸鹽、硝酸鹽等濃度及pH值的專用檢測試劑。它們的特點和作用也各不相同。 1、水質安定劑 主要作用是可以有效地中和水中殘留的氯和溶解性鹽類,去除水中一切重金屬離子,保護龍魚的黏膜組織,減少龍魚運輸期間的緊迫壓力,幫助龍魚適應不同水質的新環境。 2、水質處理劑 將自來水改良成符合龍魚養殖水域的水質狀況和生活環境,去除水中有毒重金屬離子、預防細菌性和霉菌性病原體感染、抑制藻類生長。 3、水質澄靖劑 可以安全、快 [查看詳情] |
觀賞魚熱門品種龍魚飼養之鲺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11812] | 02-03 |
1、病因 這是附著在龍魚體表的一種寄生蟲引起的病害。龍魚患病大都是攝食被鲺污染了的活餌所致。鲺是一種扁平且呈盤狀的甲殼類動物,直徑約1毫米,吸附在魚皮膚上吸魚血。 2、癥狀 魚體有鲺寄生時,龍魚呈現出極度焦躁不安,會在缸中摩擦身體,或躍于水面,或狂游,百般掙扎、翻滾等。病魚食欲大減、瘦弱,傷口容易感染,嚴重時會造成死亡。 3、防治方法 治療此病最安全的方法是用鹽水洗浴。將水溫升高至30℃,把龍魚放入3%的食鹽溶液中浸泡15分鐘。或用90%晶體敵百蟲0.25毫克/升全池遍灑。 病魚的原池要刷洗,用生石灰或高錳酸鉀消毒后換上新水。病魚經過藥水浸洗后,仍可放回換 [查看詳情] |
觀賞魚熱門品種龍魚飼養之換水技術 [閱讀率:14215] | 02-03 |
飼養龍魚不能一次把水全部換掉,否則會對魚造成傷害。最初可注入1/8~1/6的新鮮水,待魚習慣后,就可每天或隔天換少許的新鮮水。這樣可防止因水質變化過大龍魚不適應而發生意外,同時也避免了全部換水捕撈時造成龍魚機械性損傷,給疾病侵襲魚體以可乘之機。如水族箱較大,飼養魚不多,換水量則不必過多。 家庭養殖觀賞龍魚換水,先把浮在水面上的異物用撈海(用紗布制成)撈出,并用紗網輕輕將魚池(缸)的水攪動幾圈,使沉積的污物相對集中,再用虹吸管(膠管也可)吸出。 在換水的操作過程中,要輕、慢、穩,避免損傷魚體,更不能用力攪水,以防止水壓力過大損傷魚的內部組織。在加注新水過程中,水流動要慢,以免流速過 [查看詳情] |
龍魚飼養的水質要求 [閱讀率:15517] | 10-10 |
龍魚適宜弱酸性或中型軟水,注意除去水中的氯或氟,如用井水等硬水飼養時,要先把水煮沸,除去雜質,或者用離子交換樹脂的過濾設備將雜質去掉,變為軟水,才能使用。飼養水溫為24~28℃,銀龍、黑龍最適水溫為27~28℃。當購入新的幼魚時,在飼養的水中,必須加入少量抗菌素,以金霉素、四環素最好。用量為 1升水中加 13毫克,使水族箱內的水略呈微黃或微青色即可。 飼養龍魚不能把水全部換掉,否則對魚造成傷害。最初可注入1/8~1/6的新鮮水,待魚習慣后。就可每天或隔天換少許的新鮮水。如水族箱較大,飼養魚不多,換水更不必多。先由幼魚開始飼養比較穩妥。龍魚換水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換水太少,會使龍魚各鰭不透明 [查看詳情] |
全面介紹龍魚養殖知識 [閱讀率:13288] | 10-10 |
一、龍魚之生態習性 龍魚屬于古代魚類硬骨魚綱中的骨舌魚科,是古代魚家族中的一員。野生紅龍生長的水域,水溫在攝氏24-32度之間,水質呈中性偏酸(6.4-6.9之間),硬度比較低。由于龍魚生于熱帶雨林,因此河床底多為泥底并且水生植物密集的地區,所以水生昆蟲及魚類豐富,而這些昆蟲魚蝦類便為龍魚的基本食物,屬于上層魚種。龍魚捕食的區域為水面上的昆蟲,故演化出一套很佳的跳躍能力,從龍魚的形態來判斷其生態可知,龍魚的視角是針對水面以上的東西而加以演化。 二、龍魚之飼養方法 飼養龍魚的標準魚缸,在幼魚方面宜用100CM X 40CM X 50CM(高),成魚方面200CM X 60CM X 80CM [查看詳情] |
龍魚繁殖之龍魚的產卵過程 [閱讀率:15038] | 10-10 |
產卵前,兩尾龍魚就開始停食,雌魚腹部也開始增大許多,這時的龍魚有時尾巴和尾巴緊緊粘在一起,要不就躺在對方的背上親密地靠在一起。此時千萬不要驚動它們,人太靠近去看它會驚動它,影響受精,雄魚不肯釋放精子。所以在這一段時間之中,特別要給龍魚絕對的安靜,有時環境變化,龍魚受驚,龍魚甚至會把所有的卵吃掉。 龍魚在水族箱中產卵與大自然河流中產卵肯定是不同。在水族箱中為保持安靜環境,用紙遮了一部分陽光,要用照明,大約在8:00~21:00照明。產卵時間,我所經過的有早上10時左右,下午3~4時,總之,是白天產卵,不像金魚多在清晨產卵。龍魚產下的卵為桔色,直徑12~15毫米,像一顆彈珠閃爍著耀眼的金色 [查看詳情] |
喂養龍魚的餌料 [閱讀率:14049] | 10-10 |
人工餌料:取得容易,干凈衛生,沒有寄生蟲,是較方便的餌料。目前市面上已有龍魚人工餌料銷售。龍魚屬肉食性,初改為人工餌料會不習慣,要經過一段時間馴餌,才會食用人工餌料。 生物餌料:生物餌料的供給品種很多,對于不同大小階段的龍魚有不同的供應餌料方式。舉例如下: (1)12厘米以下的幼龍魚,開始吃食生餌,此時,可喂食剛蛻殼的白色面包蟲,小溪蝦(剛脫殼)去頭、尾硬部分,血蟲。此時期喂食要特別注意,少吃多餐,這對幼龍魚成長特別重要。 (2)15厘米左右的小龍魚,可飼喂正常的面包蟲與小溪蝦或1.5厘米左右的小魚。喂小溪蝦時要去掉蝦劍,以免刺傷腸胃。此時生長迅速,吃食較多。 (3)20厘米以上 [查看詳情] |
銀龍的繁殖、配對、產卵與孵化 [閱讀率:15998] | 10-10 |
銀龍的繁殖不容易,當然比繁殖孔雀魚、神仙魚要困難得多。龍魚基本上雌、雄同形,不容易從外型上判別。至少要養2年半至3年的雌魚才有產卵能力。體長約40~50厘米。當卵發育接近成熟時,雌魚的腹部既使空腹也比雄魚的飽滿,臉形也比較圓潤。雄魚約比雌 魚晚一年,至少須3年半至4年才有生殖能力。身長比雌魚大一點,約50~60厘米,所以胸鰭稍大,有雄性強壯的感覺。大部分雄魚體高特別高。 自然配對:這種方法首先把5~6條混養在一起,讓它們自己培養感情,這是一種理想的自然配對形式。如果從幼魚開始混養在一起的話,成功的機率會比較高。盡管如此,中途為了繁殖才開始混養的也有效。中途加魚千萬不要只加1尾,只加1 [查看詳情] |
龍魚的飼養技術 [閱讀率:14203] | 10-10 |
龍魚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質,硬度要求軟水。PH值6.5-7.5之間,DH值3-12。水溫24-28攝氏度都可以。亞硝酸鹽含量以及氯含量最好為零。 新魚入缸:新魚剛剛買回時,魚缸里的空氣泵要經過至少24個小時運行,以徹底根除水中的氯氣。如果一直使用生物過濾器那么最好讓水達到PH值6-7,水溫為25攝氏度。在魚缸中加入小食鹽(近似1或2茶匙加在每5加倫或20公升的水中)以減少真菌攻擊的危險并且使魚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夠在新魚的原缸里取水回自己的魚缸(如果原缸的水沒有問題的話),已取回1/3為最好,以利于新魚對環境突變的不良反應。建議龍魚從小養起。 日常管理:每周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