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攜手以蝦為“媒”,福建小伙在賀蘭鹽堿地里養出“南美白對蝦” |
2021-08-23 18:5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賀蘭縣融媒體中心 瀏覽量: 3413 次
我要評論 |
|
8月18日,在賀蘭縣常信鄉新華村南美白對蝦循環水養殖基地,負責人林金朝和村民們正在捕撈殼薄體肥的白對蝦,而這也意味著今年林金朝在賀蘭鹽堿地上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初獲豐收。
 2020年,經閩寧協作平臺招商引資,自治區政府駐福建辦事處牽線搭橋,36歲的林金朝從2800公里外的福建廈門來到寧夏賀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于在百畝鹽堿地上把海里生存的南美白對蝦培育成適宜黃河水養殖的河蝦。
 南美白對蝦屬于熱帶蝦類,引種到賀蘭縣,必須克服“水土不服”這一關。寧夏黃河水中的水蚤是南美白對蝦的天然食物,常信鄉的鹽堿土地特別適合養蝦。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林金朝算了一筆“情懷賬”。自己有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技術和經驗,寧夏有天然的黃河水。如果把福建海蝦在寧夏養成功了,不但可以讓老百姓吃上新鮮的海鮮,還可以帶動當地百姓致富。想著能加入到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為這份山海情誼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林金朝沒有猶豫。 
 憑著“愛拼才會贏”的勁頭,2020年,他在常信鄉新華村流轉了216畝土地開始進行南美白對蝦養殖。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分2期建設。一期建設室外養殖溫棚44個,工廠化養殖溫棚一座1600平方米,二期在一期建成的基礎上將建設加工廠房3000平方米,實現養殖產業鏈的延伸。目前,一期項目建設已于去年全部完工。
 今年共投放蝦苗1000萬尾,預計今年可產出5萬斤左右的南美白對蝦,實現畝均產量突破1000斤。“賀蘭真是個好地方,很適合發展漁業,因為這邊黃河水很適合養南方的一些高品質的水產品,像南美白對蝦、加州鱸魚。今年,我們畝產預計可能在1000斤以上,在九月底到十月份,蝦就結束了,然后開始養加州鱸魚。”寧夏拱福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金朝說。
客商郝永鋼說:“他家的蝦特別鮮活,最主要是吃的新鮮,口感特別好。”

“這蝦仔活力特別好,現在已經進入成熟上市的旺季。”南美白對蝦具有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飼料轉化率高、抗逆性強等優良特性,一般飼養75天左右即可出售,是效益較高的特色養殖項目。
誠然,基地落戶常信鄉,也為周邊不少村民提供了家門口務工的好去處。“在這兒每個月工資是3200塊錢,老板對我們很好,我們干的也挺順心。”常信鄉桂文村村民譚玉忠說。
“基地采用生態循環水養殖技術,通過沉降池凈化水質,將符合養蝦水質標準的水循環回到蝦塘進行再次養殖。”林金朝介紹,此項技術可達到廢水零排放,是發展節水型農業的新模式。兩年來,南美白對蝦循環養殖項目這顆閩寧協作扶貧“金種子”,在賀蘭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已成為標志性工廠化南美白對蝦養殖示范樣板。不僅帶動著常信鄉水產養殖戶調整產業結構,共同參與白對蝦養殖、運輸、銷售等產業,還進一步延長了常信鄉水產養殖產業鏈條,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未來我們把蝦苗跟鱸魚苗養殖成功,讓當地的老百姓跟著我們養,跟著我們一起來發展。我們提供種苗、技術、飼料,包括回購到成品到銷售,把整個產業鏈做起來,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帶動當地老百姓的增收。”寧夏拱福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金朝說。
望著百畝池塘里一尾尾晶瑩剔透、活蹦亂跳的南美白對蝦,接下來的發展規劃,已在林金朝的心中漸漸清晰了起來。“在未來,我們可能會以蝦為‘媒’,致力于南美白對蝦的深加工產業,包括蝦干蝦滑等衍生食品的制作,將產業鏈不斷地延伸下去,持續助力鄉村振興。”林金朝滿懷希望地說。
記者:徐嘉藝  黑見明
|
|
|
|
資訊分類 |
 |
|
|
|
|